详细信息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熨平经济震荡;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产业政策具有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主要是:可以调整商品供求结构,有助于实现市场上商品供求的平衡;可以通过差别利率等信贷倾斜政策对资金市场进行调节,有助于资金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可以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促进区域市场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发育和形成。
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指一国政府为了某种目的而制定的、对外贸活动进行管理的方针和原则。贸易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一样,都是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一种干预方式。从本质上说,政策干预的意义有两个基本的方面,反映了经济政策、也包括贸易政策的一般意义。
贸易政策的意义:
一、贯彻政府的价值观念。
1.由于市场机制的发育尚不成熟,或者由于垄断的阻碍,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2.弥补市场缺陷。市场机制对于经济运行进行着不间断的自发调节。但是,市场调节本身存在许多缺陷,包括:
二、市场失败,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公平分配。在存在较大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时,在公共资料的供给方面,在平均成本递减的产业,以及在进行不确定性较大的大规模投资时,市场机制往往不能把资源配置调整至最佳状态。
三、不能实现经济稳定。要克服上述市场缺陷,就需要有对经济活动的人为介入,即政府干预,包括实施贸易政策。作为调节贸易活动的专门政策,贸易政策还有其特殊意义。
外汇政策
外汇政策是一国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维持汇价的基本稳定在外汇管理方面制定的有关准则。是货币政策的一种。
外汇政策的主要手段是:
政府根据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变动情况选择适当的汇率制度,诸如实行固定汇率、浮动汇率等。
政府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影响、控制外汇市场,诸如设立外汇平准基金或外汇稳定基金,以便随时介入市场,稳定汇价。
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直接控制各种外汇业务。典型的办法是由政府指定国家外汇管理机关或银行集中经营外汇买卖,以维持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
主要手段:
①国家预算。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②税收。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
③财政投资。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
④财政补贴。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
⑤财政信用。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
⑥财政立法和执法。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财政政策予以法律认定,并对各种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如违反税法的偷税抗税行为等),诉诸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予以审理和制裁,以保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
⑦财政监察。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行政手段,即国家通过财政部门对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财政政策和财政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金融政策
金融政策是政府或中央银行所采取的货币与信用政策的统称。就狭义的观点而言,中央银行所实行的金融政策与调节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有重要的关系,这是因为中央银行是直接担任发行货币的金融机构,它向社会发行银行券,而在所有的货币中,其流通量最多的为存款货币,存款货币的多寡又决定于银行券发行额的多少。银行券在现金准备的条件下,其发行额依现金保留额的增减而自动伸缩,在保证准备下,其发行额往往由中央银行授信,在其发行的法定限度内自由调节。现在,由于各国都实行纸币本位制,银行券的发行大多为保证准备,因此,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调节活动与金本位制度的条件下相比更为扩大。过去中央银行的金融政策在于以货币政策来调节货币供给量,稳定货币价值,以期调控国内的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现在的金融政策除了上述目标之外,一般还必须考虑财政需要,以求创造有效需求,稳定物价,保持充分就业。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主要包括三大政策:即货币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总需求的方针策略,中央银行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其政策一般是稳定货币供应和金融秩序,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2、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调整社会资本流通的手段。合理的存款利率政策有利于经营存贷业务的银行吸收储蓄存款,集聚社会资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社会资本的流量和流向,从而导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可以用于刺激和约束企业的筹资行为,促进企业合理筹资,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益。
3、汇率政策。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的流动具有重要的影响。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和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其它企业在国际酱融通活动中,必须掌握汇率政策并有效地加以利用。
股市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很敏感的,一个国家的利率水平、通胀水平以及汇率波动,都会反映在股市的走势之中。A股也不例外。
几种常见的经济环境变动对股市影响。
一、央行加息、降息会对股市形成怎样的影响?
加息是央行收紧流动性的举措之一。从理论上讲,加息对股市影响偏于负面。
首先,较高的利率会分流部分股市资金。同时,利率的上升还将提高企业的财务成本、抑制企业需求及个人消费需求,从而最终影响到一些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
而降息则会使得上述情景发生逆转,因此,降息对股市影响就偏于正面了。
总的来说,货币政策调控着整个社会流动性的松紧,进而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其中,利率的变化对股市行情的影响比较大。
结合历史数据,看一下央行降息后,A股市场的表现:
上图中,2015年6月28日是“股灾”时期,所以指数涨跌幅的参考性意义不大,可以忽略。但是可以看出的是,股灾发生,央行多次经过降息放水到市场,导致资金分流至股市的部分增加,由此来推动股市回升。
二、“温和的通胀”对股市较为有利
接下来,说一下通胀对股市的影响。
早些年,有那么一句流传甚广的话—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CPI,就是衡量通胀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
通胀,具体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上升。一般来说,通胀的一个大背景就是货币供应量增速较快,实际上是一个货币价值持续贬值的过程。所以,从理论上来讲,温和的通胀对股市是比较有利的。
温和通胀的背景下,你手里的现金(资产)如果想增值,就得寻找年化收益率超过当年CPI的资产。因此,投资者在货币贬值的背景下寻求资产保值(跑赢CPI),对风险资产的偏好度会有所提升。
同时,许多上市公司会受益于温和的通胀,原因很简单,产品涨价有利于业绩改善,这些公司集中于消费品和原材料行业,这或将为股市带来结构性机会。
不过,必须要注意的是,通胀对股市较为有利的前提是”温和的通胀“。如果出现了”恶性通胀“,往往意味着经济停滞或衰退,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股市也会走熊。
同样,通缩对股市的影响也不可一概而论。在”恶性通缩“下,经济伴随物价下跌进入衰退,股市也不会有好的表现。而适度的通缩,实体经济的发展脚步并不停滞,股市有走强的潜力。
统计美国11次通缩时期股市的情况,结果显示:
股市在通缩发生前下跌,通缩真实发生后开始上涨,通缩后1年道琼斯指数平均收益17%。由历史数据得出结论:只要不发生大萧条经济严重下滑,通缩发生后1年股市往往出现上涨。因为,股市已通过下跌提前反映了经济紧缩的悲观预期。
三、汇率波动如何影响股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国股市受汇率的影响也日益扩大。
如果一国货币贬值预期较强,资金流出该国的意愿就会很强烈,从而带来股市下挫。我们一般称之为”股汇双杀。“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国货币持续升值是对本国股市有利的。就像近年来美元表现比较强势,美国股市也是屡创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汇率对外贸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货币升值受益的多半是进口业,亦即依赖海外供给原料的企业;相反的,出口业由于竞争力降低,而导致亏损。可是当货币贬值时,情形恰恰相反。
